有人说:菜场,是平凡生活里烟火气最为浓郁的地方。
活蹦乱跳的鱼虾海鲜;五颜六色的瓜果蔬菜;小贩清亮的吆喝叫卖……随处都沾染着人间烟火气。
相信很多人的小时候都会跟着爸妈去逛过菜市场,“脏乱”、“喧闹”是那里给大多数人留下的最多印象。
长大后,在超市、网购APP的便捷的时代,逛菜场更加和年轻人渐行渐远。
那么,在这种多重夹击之下,菜场会“消亡”么?——菜市场,任何时候都不会消亡,未来会作为社区客厅的“第三空间”,以突出其公共空间属性的新型场所,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近几年的菜市场可是大变样,“整改”、“爆改”呼声不断,各种风格款式,花样百出。从台湾士东菜场到上海蒙西菜场再到台湾另一家新富—东三水街市场还有深圳的罗湖乐园肉菜街市、北京的三源里菜市场等等等……
每一个爆改都成了年轻人们的打卡圣地。
台湾士东菜场
上海蒙西菜场
新富—东三水街市场
深圳的罗湖乐园肉菜街市
北京三源里菜市场
改造风气的盛行,市场的魅力,似乎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他们开始主动走进菜市场,沾染烟火气,获得心灵治愈。
面对改造后的菜场有人欢喜有人忧愁,看见朋友圈很多年轻人会说:“比起脏、乱、差的菜市场,宁愿选择被改造的。”但同时,也有些老一辈人觉得:“以前的烟火气少了”!
但其实,这并不是一道改造、还是不改造的选择题,它应该是关于如何改造的问题,它可以不脏、乱、差,但同时有体验、经济实惠。
1上海市高陵集市
上海人对于弄堂文化是恋恋不舍的,而要讲的第一个改造,就是把弄堂和石库门搬到了菜场内的高陵集市!老上海弄堂风和烟火气进行碰撞,一步一景,让我们找到了儿时的记忆,每幢石库门建筑都有着她的故事。
高陵集市原先叫永昌高陵路菜场,于2019年3月的时候进行改造,经过9个月的重新设计,最近以高陵集市的全新名字和全新姿态开放示人!
大字报、旧报纸、老式广告牌,满眼复古元素,梦回民国时期。
整个菜场与普通白墙白瓷砖的风格不同,更多的是老上海风情。
老上海的店招、老上海的摊位,却有着一份难得的“新上海干净”。整个菜场保持着“优雅高贵”气质,若不是行走的人流,真有种营业前拍摄的错觉。
蔬菜摊、瓜果摊、海鲜摊、家禽摊、熟食店、酱菜摊、南北干货、面食摊、杂货部、鲜花店、老字号美食街......整整130+个摊位,满足你所有的需求。
焕然一新的高陵路菜市场,除了环境格局改造外,还引入了与进博会同款的“上海特色小吃馆”,保持“好吃”的特点。
高陵集市的特色在于汇入老上海元素,把弄堂、石库门建筑风格搬到菜场内,当年十里洋场的店招在这里复原,展示出上海最亲民的场景,情怀满满。
2 苏州双塔菜场
双塔市集(之前的双塔菜场)是姑苏区的老菜场之一,位于苏州古城区中心地带,西侧是双塔景区、东侧则是居民区,离平江路、观前街都很近。
来到双塔市集,原本琳琅满目的各种小摊招牌不见了,沿街店铺奇趣造型的店招是老传统与新科技的融合与共生,很是吸引大家的目光。
菜场内,干净的货架上,是整整齐齐新鲜蔬果,与其他的网红菜场不同,这里随处可见的生活气和人情味,让人一眼就爱上。
分区也都会有明显的标识,想去买什么抬头看看,一目了然。
不少前来买菜的叔叔阿姨们也表示:“价格没变,变干净了,很喜欢现在的双塔菜场”。
3 杭州红石板菜场
红石板农贸市场位于杭州市潮王路古河巷29号。由9位国际知名设计师和小区居民一起,对该市场进行全方位提升。
改造后的红石板农贸市场面积不大,从原来的两层变成现在的一层,占地约500平方米,共有家禽肉类区、河鲜海鲜区、蔬菜区等各色摊位12个。
为了解决污水排放的问题,猪肉铺增设了可随时冲洗残留血渍的水龙头和排水系统;鱼铺整体构造主要采用白色小方砖,门头logo是简洁的鱼形灯管,还悬挂起渔网,使得店铺更有造型感;蔬菜区则是突出人性化,在店铺上端挂了许多贴心的小提示。
用摊-棚-场元素唤起关于菜场的记忆,将大棚元素用于门面的构成、截取街道片段的电线杆和路灯为意向。
(改造效果图)
米店以深色设计为主,细节上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思想与美学的精神。
面馆在杭州人心里有着特殊情结,面馆不仅仅是餐饮店铺的一种形式,也是折射了杭州市井生活的一种温和、细腻、时鲜的烟火。
这一次的面馆焕新改造设计,采用了平和的米色、咖色、白色、黑色,亲近又有怀旧气息!还有“吃面看谜面光盘见谜底”的面碗、毛笔手写菜牌瓦、杭州面文化墙……满满烟火味儿的杭州!
(面铺效果图)
鱼铺整体构造采用白色小方砖为主,再加用简洁的鱼形霓虹灯管作为一个门头logo,若隐若现。鱼铺不再扑来腥气,甚至成了拍照圣地!
(鱼铺、豆腐铺效果图)
在蔬菜摊的设计上,做了一个分层,让顾客在购买挑选的时候,会比较方便。而且蔬菜摊后面通过布帘隔出一小部分空间,供摊主休息、吃饭。
改造后的菜场水果店,将水果店主人,从二十年前在红石板新村摆露天水果摊一直到现在的心理路程沉淀下来。同时也更加把九零后的第二代主人对水果店未来的美好憧憬寄托在里面。
(水果店改造效果图)
在肉铺的设计里唤回温暖的里弄文化,所以用了易于清洁的白色方砖,倒映出金属灯具下的暖光,特别有人情味。
4 瑞典马尔默大市场
马尔默位于瑞典的南部,作为瑞典的第三大城市,这里是重要的贸易中心。2016年占地面积约1500㎡的马尔默市场隆重开业。他的前身是一个旧货运站,当地设计事务所Wingårdhs将这里重新改造成了一个非常有设计感的菜市场。
(原建筑结构)
新的建筑保留了原有建筑红砖墙的历史感,设计师还用同色调的耐候钢在旁边模仿建了一个新建筑,拓大了空间,整体是简洁明快的工业气息。
马尔默市场大厅的西面是一个公共广场,可以容纳户外摊档和活动,而南部则有一个额外的户外座位区,专门为种植食物而设计。
同时,马尔默市场内部有意保持简单,为了凸显出食品才是市场的主角,设计师选择黑色作为主色调,大面积运用在了市场内部,天花板、各种建筑结构、指示牌等。缤纷多彩的食物蔬果与黑色搭配显得更加新鲜诱人!
市场内的各个商户和餐厅也是经过严格的挑选的,每个候选人都必须有一个关键的品质,就是对他们对自己技艺的热情,从而建立起了一个让每个人都很享受的地方。
5 Mercado San Valero食品市场
Mercado San Valero位于巴伦西亚标志性的市中心鲁萨法区(Ruzafa),旨在打造该市的第一座街头食品市场。Mercado San Valero食品市场的设计重点有两点,一是空间特色,二是空间的彩色色调,建筑师将这二者串联,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真正的个性化空间。
众所周知,对于一个市场来说市场上的产品是最重要的。因此,建筑师将色彩这个概念运用在了Mercado San Valero食品市场中。
最初,建筑师受到了食物金字塔中主要营养来源的启发,提出了这个色彩的构想,从而暗指传统市场中不同摊位上的新鲜产品。因此,通过进行色彩解构,建筑师将不同颜色之间的差异降至了最低,并且将颜色分为了三种颜色,从而对市场中不同摊位进行分类,使其商品类别更加明显。这三种颜色分别是:红粉色调用于售卖生肉、鱼类和红色水果的摊位,绿色调用于售卖水果和蔬菜的摊位,黄色调则用于售卖谷物、米面粮食和乳制品等的摊位。
此外,材料在设计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师通过色彩和材料的变化,清晰地展示出空间的不同作用和不同活动,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空间场景。
食物市场的地板由混凝土打造而成,混凝土表面带有鹅卵石路面般的凹槽状方格纹理,一路从室外延伸至室内,引导着游客在Mercado San Valero食品市场中的各个空间中穿行。
由花岗岩打造而成的酒吧吧台呼应传统市场中所特有的酒吧,从而在服务型空间和公共空间中创造出了一系列不同的空间氛围,实现空间上的完美平衡。
空间照明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在白天和夜晚的不同光环境中,食品市场也具有不同的空间氛围。白天,整个空间向外部环境开放,使得自然光线能够进入室内,创造出一个光通道般的小巷空间。在晚上,人工照明则将Mercado San Valero食品市场与外部环境联系了起来,利用灯光划分出不同的工作区域,并作为一种引导性元素,将游客们有意识地引至市场的主酒吧。
6 荷兰鹿特丹拱形大市场
说到菜市场,就不得不提到这座花了16亿建成堪称艺术品的“菜市场”,作为全球颜值最高的“菜市场”,平均每年吸引800万游客前来参观。
市场占地95000平方米,上方的拱形由228个公寓单元组成,市场内可以容纳96个农产品销售台,20个酒类及其他物品零售台。市场下方的停车场共有四层,能提供1200个车位。这座“菜市场”开创了“拱形市场+公寓+停车场+艺术品”的先河,一面世就受到世界媒体和城市群众的瞩目,成为了鹿特丹享誉世界的新坐标。
建筑内半开放式的农贸市集空间类型丰富,错落有致的商铺里排布着各式各样的农副产品,店铺上方的平台则满足食品店的餐饮或陈列需求。现代化的空间内饰提升了空间的流动性,即使同时招待大量游客,也能提供令人满意的购物体验。
鹿特丹市场将城市功能与艺术展现惊喜融合,让我们看到了“菜市场”不再只是嘈杂喧闹的,它也可以拥有层次感、流通感、互动感和艺术感。
在新型菜市场打造中,融入艺术创意元素、符合目标用户定位的场景设计;设置多样互动性设施设备或艺术装置,多业态融入让功能配套更加齐全都是可以使项目成功的要素。
当然,最重要的是回归零售本质,回归商品与服务,模式和技术是手段,而非目的,因为即便未来有非常多的科技和技术,其实用户最关注的依然是是否能够以最高效、最低成本的方式让他获得更好的体验。